原子熒光光譜儀廠家講解熒光光譜儀的流路使用注意事項
原子熒光光譜儀的原子熒光光譜法是通過測量待測元素的原子蒸氣在輻射能激發下產生的熒光發射強度,來確定待測元素含量的方法。氣態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長輻射后,原子的外層電子從基態或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經過約10s,又躍遷至基態或低能級,同時發射出與原激發波長相同或不同的輻射,稱為原子熒光。原子熒光分為共振熒光、直躍熒光、階躍熒光等。
原子熒光光譜儀多采用斷續流動進樣方式。其進樣泵壓塊的壓力關系到進樣及排廢液的流速和流量。考慮到樣品與還原劑的比例,在設計時還原劑用的泵管較進樣泵管細。因此,如果壓塊壓力調整不當就會造成還原劑進量不足或時斷時續形成熒光強度偏低。
模擬顯示圖形不是半圓形而呈駝峰或波浪狀,仔細調整壓塊壓力后故障現象即消失。此故障發生的另一原因是儀器使用后沒有及時用凈酸清洗還原劑泵管,形成結晶,長期積累,逐漸阻塞還原劑流路。但與上述故障的區別是熒光強度逐漸降低,模擬顯示圖中曲線能成低矮的半圓狀。
為避免上述故障產生,要求每次實驗完畢,使用者應嚴格按下列步驟清洗管路:
1.用空白液在線清洗,以清洗掉殘留樣品,即在樣品測試狀態下泵入凈酸和還原劑,同時觀察熒光強度的變化直至相對穩定。
2.將進樣和還原劑的毛細管同時置于15%的凈酸液內運行數分鐘,清洗并且中和系統內的殘余還原劑,防止結晶和腐蝕泵管。
3.將上述兩根毛細管同時置于純水中運行數分鐘洗掉系統內殘余酸液。
4.將毛細管置于空氣中運行至無液體流出后關機。